餐饮文化

民工争夺战硝烟四起 天价蓝领将企业逼往境外

日期: 2011-02-28 信息来源: 经济参考报

41岁的四川仁寿县农民工黄彬穿着黑色皮夹克,面容整洁。凭着一手木工活儿,他目前在当地建筑工地打零工,平均每月能挣五六千元。黄彬说:我对自己的收入挺满意,打算将来就在本地打工,不出去了。
西部农民工在本地就业,这是很多东部企业不愿意听到的消息。近来,面对新一轮用工荒,各地民工争夺战硝烟四起。《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西部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各地采访,探寻民工争夺战带来的新问题。
农民不愿外出务工的另一个原因,是基于养老的考虑。一位农民说我在仁寿县买了新农保,等60岁以后,每月都有养老钱拿。要是我出去打工,就没办法继续买新农保了。我不会去外地打工。
面对西部省市开展的截流行动,东部一些传统的劳务输入地也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开展了争夺战,有的东部城市组织数百辆长途汽车,到中西部劳务大省接回农民工。
一些主管部门和专家担心,由于对招工难的预期增大农民工争夺战日趋激烈,而本应由市场机制正常调节、配置的劳动力市场正在招工难的压力下逐步失序。
目前,西部地区工资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日益缩小,这已经成为影响西部劳务输出地区农民工流向的重要因素。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四川籍农民工中,大多数人对今年的工资期望值在2000元左右,比往年提高了300元以上。
除工资之外,家庭归属感这些过去在农民工身上往往被忽视的因素,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农民工选择就业、乃至选择生活方式的决定因素。记者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地听到农民工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和老人,甚至愿意放弃过去在外务工积累下的资历和高薪酬,转而留在本地就业。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民工正由经济人回归其社会人的本来面目。
新生代农民工在劳动权益保障等方面有着更为明确的要求。23岁的四川宜宾小伙子林涛向记者坦言从沿海回四川之后的不适应这里虽然工作岗位多了,但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很多企业用工都不规范,该给工人买的保险不买,有的老板还要扣押工人的身份证。
与他们的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价值、生活质量要求更具有现代性。在四川省社科院组织的对2500多名1980年之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问卷调查中,超过80%的受访者突出了家庭、健康和快乐对自身幸福感受的影响,多数人不再认同和接受父辈们低收入、高强度和较差工作环境的生活。
过去,缺乏职业技能的农民工,在劳动力市场上往往难以就业。然而记者发现,目前这一轮用工荒的一个突出特点在于,低附加值的普通工种普遍存在招工难,不具备职业技能的农民工反而成为企业争抢的对象。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但是目前,东部沿海企业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模式仍在延续,而西部地区随着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大量低端用工需求。这就造成了东、西部地区同时出现对普工的争夺,并且这种争夺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为常态。
新增劳动力减少,是普工短缺的一个原因。四川省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曹庆告诉记者四川农村劳动力目前有3800万人,2010年转移输出2246万,劳务输出水平已属于高位运行。农村存量劳动力中,能够转移和输出的挖潜空间已经很少了。而近年来,四川每年新增农村劳动力仅为50万至60万之间,虽然劳动力供给总体呈增长之势,但增幅下降已经是很明显的了。
对于普工短缺的现状,用工企业纷纷提高了薪酬水平。